盘古开天地文言文翻译

时间: 分享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最早见于三国时候吴国人徐整所作的《三五历纪》。由于神话典籍零散以及民间传唱失真,三国时代吴国人徐整将少数民族神话体系中的“盘瓠”故事作为基础,加以古典经典中的哲理成分和自己的想象,才创造出了一个“盘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盘古开天地文言文翻译。

盘古开天地文言文原文

盘古开天辟地

徐整 〔两汉〕

天地浑(hùn)沌(dùn)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盘古开天地全文翻译

“翻译: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浑浑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

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额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文言文中是的意思有哪些

文言词语“是”的出现很常见,其用法主要有虚词、实词两大类,代词、助词、动词、形容词四小类。

意思:

(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

(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前置,起强调作用,无实义;

(3)作动词,与现代汉语中判断动词“是”相同;

(4)作形容词,与“非”相对,“正确、对”之意,此义项有时活用为意动词,“认为??正确、对”之意。

一、虚词类:

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这是文言词语“是”在古代书面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用法,且这种用法一直保持到现在。请看下面的例子: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是”,指示代词,复指“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作主语。

二、实词类:

“是”作判断动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为”“乃”“则”等词语和判断句式来表示判断,用“是”表示判断则出现较晚,且主要见于一些民间文学作品及口语中。如: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文言文中是的例句及解释

1、[形容词] 是:正,不偏斜。

【例句】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

2、[形容词] 是:对的,正确的。

【例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形容词] 是: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例句】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陶潜《饮酒》

4、[代词] 是:此,这。

【例句】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5、[动词] 是: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例句】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问说》

6、[动词] 是:订正。

【例句】欲得先生一是之,以挽天下之士习而复孔门之旧。——《上征君孙钟元先生书》

7、[动词] 是:遵从,以为法则。

【例句】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文言文的特点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语法特点:

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类及词序两方面。一般而言,文言文有比白话更多的词类活用现象。

词汇特点: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词汇上有很大的差异。这个差异通常必须以词典或字典的形式加以条列,才能完整表达。

不过,有个特点可以概括性地观察:文言文的词汇较为简洁,例如:相较于白话文的词以双音节词为主,文言文中的词以单音节词为主。

相关热搜

1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