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时间: 分享

地理高三重点知识点总结(2024年必考)

提高高中地理成绩,就要掌握好地图。很多地理基础差的学生一看到地图就会恐惧、厌恶,然后就会下意识的打退堂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高三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地理高三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土地利用)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

(3)河流—— 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2.社会经济方面

(1)农业基础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地理学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质地形

⑴ 南极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原因

南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⑹ 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

①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

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

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

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

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

① 欧洲地形以 山地、平原 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

② 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③ 冰川地形广布

北美洲:

① 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② 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

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美洲:

① 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

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洋洲:

① 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

② 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

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学考地理必背常考知识点

高考地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口增长迅速,加大生态环境压力。

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盲目开垦。

荒漠化的危害

流动沙丘淹没农田灌渠村社铁路公路等设施

粮食减产牧草绝收,引发饥荒,增加社会不稳定性。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坏植被与地表形态,使生产力持续下降。

高考地理如何复习能拿高分

1、高考地理等文综复习,要学会梳理自身学习情况,以课本为基础,结合自己做的笔记、试卷、掌握的薄弱环节、存在的问题等,合理的分配时间,有针对性、具体的去一点一点的去攻克、落实。哪块内容掌握的不多就多花点时间,复习的时候要系统化,不要东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没复习好。

2、高考地理可以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学习、复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

3、高考地理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高考地理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1、高考地理要重视复习观念的更新,不走过去“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效率低”的老路。

(1)高考地理要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复习内容就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复习方法也必须从“复习课”转向“复习活动”。

(2)高考地理复习活动包括:

高考地理教师讲解(讲中有启发,听中有思考),学生动脑(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演绎、总结概括),学生动手(绘图、列表、列关系式、结构式),学生动口(提问、答问、讨论、交流)以及阅读查询资料等。高考地理复习活动不能等同于讲新课。

2、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学习新课那样搞机械重复。

(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高考地理知识系统表。

(2)总结知识规律:对高考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3)分析知识联系:高考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

(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5)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

(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高考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高考地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1)要学会总结高考地理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断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

(2)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地理要怎么复习有效

1、复习概念性知识。不要求死记硬背,要学会抓重点。

2、复习图册。书上的有些图片很重要,考试会有读图题。

3、联系所有的书本,融会贯通。自己做一个总结,对于考试时列举题等会有帮助。

4、一定要做题。不要求做难题、偏题,要在考试前练练兵。生物地理会考前发的练习册一定要好好做,测试卷尽量按测试给自己评一个分数。或者跟着老师的指示按要求完成。

相关热搜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