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高中选科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你喜欢什么科目,能拿到高分的科目,拿自己的优势科目与别人竞争,这才是制胜之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高考选科可以询问谁,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新高考选科可以询问谁
学校辅导员或教师:学校的辅导员或教师是处理学生选科问题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为你提供相关政策和规定的解释,并提供关于选科决策的建议和指导。
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学校的招生办公室通常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选科咨询工作,他们了解学校和地区的新高考政策,可以提供专业的咨询,帮助你做出决策。
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为你提供有关不同专业就业前景和行业需求的信息,他们对各学科的就业趋势和发展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可以为你的选科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专业指导和咨询机构:有些专业指导和咨询机构提供针对学生的选科辅导和咨询服务。他们可以通过评估你的兴趣、能力和目标,提供个性化的选科建议和职业规划指导。
学长学姐或亲友:和已经经历过选科过程的学长学姐、亲朋好友交流,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新高考选科的价值
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选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科,在喜欢和擅长的领域中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培养综合素质:新高考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通过不同学科的选取,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大学专业选择打下基础:选科决策决定了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选择的专业范围。选择与自己未来专业相关的学科,可以为将来的大学专业选择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准备。
新高考组合专业的覆盖率
1.物化生:专业覆盖率96.22%。
2.物化政:专业覆盖率96.58%
3.物化地:专业覆盖率95.84%
4.物生政:专业覆盖率87.66%
5.物生地:专业覆盖率87.61%
6.物政地:专业覆盖率82.19%
7.史政地:专业覆盖率49.34%
8.史政化:专业覆盖率51.92%
9.史政生:专业覆盖率50.50%
10.史化地:专业覆盖率50.71%
11.史化生:专业覆盖率50.25%
12.史生地:专业覆盖率49.86%
新高考选科要考虑什么
1.兴趣爱好是关键
学生在确定学科组合时,首先要看自己的兴趣爱好。毕竟,想要学好一门学科,兴趣是基础。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更有可能学好。若是学生不喜欢某门学科,根本提不起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认真写作业、复习、巩固,自然不可能学好。
2.学科成绩是参考
若是学生不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参考各科的学科成绩,选择自己有一定优势的学科。比如,学生的历史成绩比较好,自然比物理有优势,就可以考虑选择历史类学科。不过,优势学科的确定,不是根据考生的一次成绩来定,至少要参考四次以上的大型考试,重点不是看成绩,而是看排名。
3.职业选择是导向
高中生在选择学科组合时,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以未来职业作为学科选择的导向。比如,学生将来想当一名医生,就要选择物理类学科组合。若是喜欢文史,就要选择历史类学科组合。
一些高校的专业,在报考时会有学科组合的限制。高中生可以参考目标高校在专业方面的限制性条件,选择符合要求的学科组合,避免将来报考大学或专业受限。
4.文理科录取率
从以往年度的高考来看,理科录取率明显要高于文科,这也是考生重理科偏文科的首要原因。但是,新高考不再文理分科了,物理类学科组合和历史类学科组合的录取率,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具体可以参考实行新高考省市的高考录取率,选择录取率高的学科组合类别。
5.竞争优势对比
高中生可以对比自己在历史类或物理类学科组合,综合考虑自己的竞争优势,进行大致预估。比如,学生选择历史类学科组合,上985高校的机会比较大。若是学生选择物理类学科组合,最多只能上一所211高校。两相对比之下,学生可以选择竞争优势更强的学科组合类别。
新高考3+1+2选科如何选择
1. 各科目的成绩跟排名
新高考采用“赋分制”,即考生的卷面成绩并不是考生的最终成绩,考生的最终成绩由卷面成绩跟排名共同决定。赋分制是将参加考试的学生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按照比例赋予一定的分数,比如排名在前5%,赋予最高等级A+,赋分70分,以此类推。所以,高一选科的时候,高一学生不仅要看各科成绩,还要看各科目的排名。
2. 自身的兴趣爱好
这里的兴趣指学习某科目的兴趣,高中的科目有很多,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科目兴趣不同。有的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是物理,有的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是历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感兴趣的科目,无论做什么,我们都非常喜欢。比如上课的时候,我们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我们会感觉很有意思。所以,高一学生选科的时候,要结合兴趣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