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

时间: 分享

清明将至,在这时间中,有一种思念愈发难抑,有一种情感愈发浓烈。“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精选篇1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们以此表示对已故亲人的尊敬与怀念。

今年清明节,我们全家还是象去年一样,早上乘车到木洞镇后,我们就急急忙忙地登上渡轮。站在船头,我抬头一看,天空灰蒙蒙的,像要下雨的样子。一阵江风袭来,我不禁感到阵阵寒意,我赶快捂紧随风飘动的春衣。一阵“呜呜呜……”的船笛,又使我不禁精神一振。忽然,一只水鸟像闪电一般掠过江面,在白雾茫茫中转眼不见了踪影。渡轮在隆隆的马达声中抖动着,送我们渡过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来到了江北。

路边农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远处山上红的桃花,白色的李花也竞相争艳,夹杂在青山绿树间真是好看。一阵微风送来的阵阵花香,真让人陶醉。小溪两旁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像在给我们扇风一样,更让我觉得春寒料峭。

我们一家人在山路上蹒跚前行。临近墓地的一段路很不好走,我们一步三滑地好不容易到了墓地。这时天上飘起了零星小雨,滴在我的脸上,令我感到了丝丝凉意。我不由得想起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来。诗中的描写的情景与现在是多么相似!这时,外公将白色的纸幡挂上坟头的竹枝上。纸幡立即随风飘舞起来。我和大姑婆把篮子放在地上,在墓前点上香烛和纸钱。大人都表情凝重。妈妈教我点好三柱香,在墓前行了跪拜礼。大姑婆眼圈红红的,跪在坟前说:“爸爸,我们来看你来了。”这一番话让我心潮起伏:清明节来已故长辈坟前扫墓,这是儿女在表达对父辈的缅怀和尊敬,这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亲情啊!我的思绪随着袅袅青烟飘逸着……这时,我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红烛发着或明或暗的光,一闪一闪地燃烧着,流下的蜡像是在人们流下的泪珠。

大家祭拜完后,在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大人们一步一回头,恋恋不舍地慢慢地离开了墓地。

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在满眼春色中,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自己肩上已有了不轻的责任。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已故的亲人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精选篇2

细雨蒙的,透过细腻的雨丝儿,仿佛能看透街上的行人,就好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的,街上的行人不多,叹息,又是一个清明。

回了老家,在未开桌前,看天未暗又下着几滴小雨,伴随着这种天气走了出去。

眼前是一排整齐的绿,铺满老房子前面那块地,听爷爷说那是米麦,他还笑我没见过这东西。下地后一股清晰的味道扑鼻,似乎是从天空飘下的余地溅落在大地上,顺便还吧藏在土里的香味带了出来。是的,这的的确确是大地是味道。上前折下一支米麦,整支米麦里都沾着春雨,一有什么动静,水珠就滴溜溜地滚进叶子于杆的缝里去。细看这支米麦,有六股,它们还没成熟,青幽幽的。一粒粒一颗颗,都有以根常常的须冲天向上。爷爷告诉我它们是先长壳再长肉的,成熟后可比现在大多了。

其实刚进老家的小道,我先注意到的并非这片麦绿,而是远处的大院子里两棵高达的梨树以及那漫树白花。看完这片绿,我就迫不及待地跑是看这片白了,哦不是,是雪白。真的很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站在这片雪下,满地都是春风带下来的花瓣,零零散散,洒洒落落。又回到老房子转了转,欣喜发现14年前那棵枇杷树结果了。有好几棵枇杷树在支小小的土地里孕育,生长。那是14年前妈妈怀我的时候所吃的枇杷,随便一扔,谁知所扔之处必有发芽,它们与我同岁,与我一起成长。

时间还早,又与哥哥去了后山,这个小小的村庄依山而建,后山不是一座儿是一片。找了最近的地方上了山。这是一条经常走的路,小时候把整座山都翻遍了,走遍了,玩遍了却找不到什么宝藏,今日却感觉整座山都是宝藏,它正坚守着小时候与伙伴们冒险留下的快乐与回忆。上山依旧做着那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吹一样的风,却又不一样的感受。整座山都沐浴在微寒的春风中,都沉浸在有趣的回忆中。依旧做着看似幼稚的事,采了一大把红杜鹃,小时候也如此,仿佛上山就是为这片春风春雨滋润过的红色似的,时间怎么过还是如此风尘不变。

这些植物以及这些山,完好地保留着我的回忆,触摸着空气,触摸着风,看到它们仿佛打开了记忆,那扇陈旧的门。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精选篇3

清明节又要到了,窗外有着一丝丝极小的雨,天气有些微凉,似乎老天在为清明节布景.这样的天气,莫名有些哀愁,明天就是扫墓的日子了。

我不禁想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是有些,可路上的行人却看不出“断魂”。

“清明又到了。”我听见妈妈在自言自语。

是啊,又一个清明、又一个一年过去了。明天要去扫墓了。扫谁的墓呢?

哦,是爷爷。我的思绪飘到了久远的从前……

爷爷对我是充满关怀的。还记得那一次,爷爷带我去插秧,第一次插秧是充满新鲜感的,但我一下到田里,马上嘟起嘴来,大呼小叫——

“爷爷,这里有虫!”“爷爷,我脚拔不出来了!”“爷爷……”

这时候,爷爷笑而不语,把我抱起来放田边,我就托着腮帮子,看爷爷弯腰劳作。等回到家,爷爷又耐心帮我把脚洗干净。

爷爷是慈祥的。那次,我的画板坏了,在晚饭时说起,爷爷不顾爸爸妈妈的劝阻,二话不说,放下碗筷就走。我看见了他高大的背影,慢慢在夕阳下缩小。等爷爷回来,天已经黑了,但爷爷看我开心的样子,眉开眼笑。爷爷喜欢让我骑在他肩上,有时我会揪他头发,他龇牙咧嘴,却从未斥责过我一句。

可是,自从爷爷受伤,脑神经出问题以后,他变了,脾气暴躁,不是以前的爷爷了。我渐渐的开始疏远他。

但是,在爷爷突然离去的那个凌晨,我后悔了……

雨停了,阳光总会重回大地,但爷爷不会回来了,他只能寄宿在我的心中……

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我默然。

这鸟鸣,爷爷在天上听得到吗?

“明天去扫墓了。”我默念着……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精选篇4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回老家给奶奶上坟,一路上好多人与我们同行。

到了上坟的地方,我先把花放了上去,再给奶奶烧香。然后我又把献给奶奶的东西献了上去,再放鞭炮。有噼哩啪啦的连放炮,还有只响两声的冲天炮。最后把土堆上放点白纸,我问爸爸这是为什么?爸爸说:“这代表我们已经上过坟了,也代表对奶奶哀思,今天我懂得了清明节的真正意义。

我们家乡在宣威,清明节到的前一天晚上要煮一锅肉。第二天清明节的早晨很早就要去山上挖一些茜草根用来煮鸡蛋,煮出来的鸡蛋又红又好看小娃娃非常喜欢红鸡蛋。有些小朋友三三两两的在一起,带一些饭菜一起上山去做了吃,吃完就会去找柳枝编柳帽戴在头上。然后就在山间打闹,游玩。大人就到山上去扫墓,烧纸钱,拿三柱香在拜三下,把带去的饭菜放在墓前请去世的人吃饭了,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最后拿鞭炮到一个宽敞的地方去放,放玩后收好东西,就回家了。清明在很多年前就传下来的,它的意思是祭祀去世的人。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精选篇5

清明节那天,爸爸很早就把我叫起来了,因为我们要去上坟。拿了工具,我们上山了,爸爸看见祖先的坟上长满许多杂草,于是,用柴刀把它们都清理掉了,像修房子似的。在下山路上,我看见一株株春笋从地下冒出来,看着看着,我实在忍不住,叫爸爸挖一株回家尝尝鲜。

到了山脚,我看见妈妈在挖野菜,就跑过去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有用吗?”妈妈说:“这是艾叶,可以用它做你爱吃的艾糕。”我仔细看了一下闸,艾叶叶子尖尖的,正面绿绿的,可是背面却是灰白色的,真奇怪的植物。我也帮忙挖艾叶,妈妈还答应回绍兴叫我做艾糕。

到了田间,我又看见爷爷在种毛豆,他先用锄头在地里挖一个小坑在里面放几颗毛豆种子,再填平,我也学着种了几颗。爷爷说:“等到夏天,你放暑假回来,就可以吃了。”

这个清明节我的收获很大,我好开心!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精选篇6

清明节下午,我和爸爸约好去湿地公园放风筝。

到了湿地公园,首先看见的是成千上万的车,马路中间、马路两边,停车场全是。爸爸花了好长时间才停好车。来到公园门口,哇!都成菜市场了,到外都是摆小摊的人。商品是琳琅满目,让我看得是眼花缭乱。有卖烧烤的、有卖水果的、有卖风筝的、有卖花草的、有卖帐篷的……人来人往都快挤不过去了。挤过人群我们来到了一块大草坪。草坪上人山人海,到处是休闲和放风筝的人。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人少点的地方,装起了我的风筝。开始放风筝了,风筝有点难放我怎么也放不上去。

后来爸爸教我了放风筝的一点技巧:要边跑,边放线,风筝才会上去。我试了好多遍,终于成功了一次。我想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有方法的,只要不断练习,肯定会成功。

今年的清明节真是意义非凡。

清明时节倍思亲主题征文精选篇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几千年来一直引发人们无尽的思念和睱想。又到清明节了,家人带着我回老家去踏青扫墓。

我的老家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这里的小草总是绿油油的,小河清澈见底,大树郁郁葱葱,无论什么季节,都别有一番味道。到了坟墓前,我们每个人心情都很沉重,妈妈和我捧着花束,向去世的亲人们鞠躬、献花,爷爷折了柳枝插在坟前,姥姥还给我讲了许多过去艰苦岁月的往事,告诉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下山时,我们发现了一块开阔的田地,里面长满了鲜嫩的荠菜,我好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似的,挖了满满一大包。姥姥说,这在过去的年代,是她们餐桌上的美味,现在生活好了,大家都快把它忘掉了!

晚上,我们一边吃着荠菜粥,一边看新闻。我看到城市的公墓里,很多人在扫墓时乱放鞭炮,空气里弥漫着呛人的浓烟,纸灰随风飞舞,草地被烧的焦黑。不禁想到,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让环境变得更糟,还可能引发火灾,威胁人们的安全,既不文明,又不环保,实在不可取。我们一定要文明扫墓,让我们生活的家园变得更加洁净、美好!

相关热搜

1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