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利弊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

时间: 分享

高考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取消了学生文理分科,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具体关于新高考的利弊_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高考有哪些利弊

新高考一改之前的文理分科模式,带来了12种选科组合,在选科上更侧重于学生的兴趣特长等。

但是,新高考选科看似选择更宽,实际上却变窄了,而且后续也带来了很多弊病,让不少考生在新高考中“栽跟头”。即使是学霸,一旦选科不慎,同样会在新高考遭遇“翻车”现象。

其实,新高考实行新模式,目前并未全面实施,很多省市尚处于“吃螃蟹”的第一年,对新高考的了解并不透彻,选科时难免会出现失误。

新高考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或特长等,选择自己具有优势的学科组合,可以实现学生高考分数的最大化。

12种学科组合的选择,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与文理分科相比,选科更加灵活。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专业的局限性减少,将有更多的专业可以选择。

新高考将对各个学科的成绩进行赋分,主要是根据考生的实际高考分数,按照对应层次的分数段,分别予以赋分,可以缩小学科难度或试题难度不同而造成的分数差距。

新高考实行新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

在新高考“赋分制”下,处于同一分数段的考生,竞争将会变得更加激烈。物理学科处于弱势的学生,自然就会放弃选择物理。

高三班主任对此颇有感触,“很多人选择放弃物理,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毕竟,物理学科的学习,重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才能学好物理。物理成绩不好的学习,放弃选择物理就成了一种必然。由此可见,新高考模式下最关键的一步,仍然是选科。考生就要慎重考虑,结合多方面的因素,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学科组合。

新高考新变化

新高考赋分制

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规定的,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同时设等级性考试,成绩按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制简单来说,就是对考生的卷面成绩进行等级划分,而后依据考生卷面成绩排名所在的等级区间,赋予其对应等级的分数。

举个例子,某次考试:学生A历史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100分。学生B物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76分。

也就是不论分数论档位,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最终成绩的因素。此等级赋分制只针对新高考制度下的选考科目,统考科目(语、数、外)仍按卷面分计算。

新高考改革有什么意义与影响

与改革前的“3+文综/理综”模式不同,前两批试点省份采取了“3+3”模式——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第二个“3”指从其他6个科目中自选三科参加等级考试,有20种组合。其中,浙江省还加了通用技术,有35种组合。这种选科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学生选科时“趋利避难”的功利性选择,以及高校指定必选科目时担心影响生源数量的功利性考虑,导致选考物理学科的人数下降,影响到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解决此问题,教育部发布了相关文件,既要求中学指导考生合理选科,也要求高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明确各专业的必选科目;有的省还制定了选科保障机制。

2021年首次实施新高考招生录取的8个省份,在自选科目方面做了调整,采取了“3+1+2”模式——“3”是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1”是首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两科中必选一科;“2”是再选科目,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中自选两科,共有12种组合。这种调整一方面有利于避免选科畸多畸少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简化了操作,为将来西部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后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提供参考。总体而言,这种“必考选考相结合”的选科模式,目的在于打破文理分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同时有利于适当分散考生集中备考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关热搜

13376